第四世界的行動
持久志願者及盟友深入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北美洲、澳洲、印度洋地區及歐洲,和貧窮家庭一起發展能夠實現下列理想的各種活動:
- 使每個家庭都有機會取得必要的資源,以維護家庭安全,諸如安全合宜的住宅、充分的健康醫療照顧、就業機會、撫養孩子的權利等。
- 使每個人都有機會得以求知及接受職業訓練,這些行動計畫特別建立在知識的雙向分享之上,一方面,貧困家庭有機會學習新的技能、新的遠景,完全參與現代化的進 程。另一方面,親近貧窮家庭的人也有機會向窮人學習,認識窮人的生命經驗與想法。目前已發展出學前學校、街頭圖書館、知識俱樂部、讀寫學會、百行百業工作坊、街頭網路等。
- 使貧困家庭有機會學習公開表達自己、認識並維護自身的權利,目前已有第四世界開放大學、窮人與知識份子的知識交流互惠計畫及各式研討會。
第四世界開放大學
1972年,若瑟‧赫忍斯基創立了第四世界的開放大學,目標是讓最貧窮的年輕人與成人有機會學習思考與表達自己,好能成為這個社會完全的參與者,而不被排除在外。
知識的分享,各種不同出身的人一起討論與思考,開放大學成為一個真正學習的地方。開放大學的目的不只是聚集貧窮家庭,同時也邀請社會各階層的人。比方法國的法學專家Paul Bouchet 就曾受邀和第四世界的家庭一起討論:我們的法律是否保護了最貧窮的家庭?
今天,開放大學存在於世界各地有持久志願者投身的地方:法國、荷蘭、比利時、盧森堡、瑞士、英國、海地、非洲的留尼汪島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