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戴寶村本文取自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歷史教室
本文提要● 清治後期的原漢關係
● 日治時代的原住民
● 莫那魯道與霧社事件
(1)理「蕃」事業
政治力量較深刻地介入台灣的原住民,是在日本人統治台灣以後。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已經成為一個現代化的國家,政治力量和法治的秩序都非常制度化,軍隊和警察也都是現代化的制式武力,所以,日本佔領台灣時,很快地就將漢人的武裝勢力完全鎮壓,這時日本還沒有時間去處理原住民問題。
1895年到1906年之間,日本對台灣原住民基本上採取「懷柔」和「放任」的政策,因為原住民住在山區,沒有主動下山攻擊日本人,不會危及日本的統治政權,因此,日本就在山區附近設撫墾署以安撫原住民,設立「隘勇」,不讓原住民下山,又成立「蕃童教育所」來教育原住民。
另外一種懷柔的方式是招待原住民的部落領袖到平地參觀,甚至請他們到日本參觀,讓他們見識軍艦、炮火的威力,目的是要讓這些原住民領袖對日本產生敬畏心理。
1906年之後,日本對台灣的原住民開始採取嚴厲的鎮壓方式,因為這時候的台灣總督是佐久間左馬太。佐久間左馬太生於1844年,卒於1915年,他在1874年日本出兵台灣時,曾以中尉身份帶兵攻打牡丹社,當時日軍受到原住民強力的抵抗,加上水土不服,很多日兵得到傳染病而死,因此,佐久間左馬太對台灣的原住民深懷仇恨,等到他擔任台灣總督時,就以嚴厲的手段鎮壓台灣的原住民。
另一方面,台灣漢人對日本的抵抗已經告一段落,日本就有餘力來處理原住民的問題。1906年到1909年,日本首先實施隘勇線推進,也就是將山區邊緣的警察往山地推進,築鐵絲網,甚至在網上通電。到了1909年,日本在台灣山區推動的隘勇線共有470公里,幾乎把台灣的原住民全部困在山區。
1910年,擬定五年理「蕃」計畫,編列1630萬日幣推行這項計畫。日本政府對付南部的原住民是採取和平的方式,對濁水溪上游以北的原住民則採取武力鎮壓,因為濁水溪上游以北主要是泰雅族分佈的地區,台灣和外來勢力的互動關係當中,泰雅族的表現最強悍,受到外力的壓迫也最大。當時,濁水溪上游以北,大甲溪上游、大安溪上游,新竹靠山地區,桃園靠山地區等範圍內的原住民,都是日本人鎮壓的對象。例如日本為了鎮壓竹東內灣的泰雅族而在一千八百公尺高的山上建了一個李棟古堡,現在仍矗立在山頂。
(2)1914年太魯閣戰爭
這是佐久間左馬太鎮壓台灣的原住民所發動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主要的戰場是在現在的合歡山地區,包括花蓮木瓜溪上游及立霧溪上游一帶,當時是太魯閣蕃的居住地。據日本人調查,當地有97個部落,總人口約一萬人,能作戰的壯丁有三千多人,是一直未歸順日本的泰雅族部落。1914年五月,日本動用了3108個士兵,3127個警察,及4840個軍夫,總共一萬多人,去攻打總人口一萬多,只有三千多壯丁的「太魯閣蕃」。
這場戰爭從六月一日到八月初,在二千多公尺的山上進行了80天,當時日本所設的軍事基地,就在現在合歡山上的陸軍寒訓基地。當時已經70歲的佐久間左馬太還親自到合歡山督導日本軍警作戰,六月二十六日,他在Selaohuni社從1424公尺的懸崖上墜落而受傷,第二年(1915年)八月一日去世。
經過日本的武力鎮壓之後,內山的台灣原住民再也沒有能力反抗了。在鎮壓原住民的過程當中,日本政府徵調了很多靠山地區的人去當運補彈藥和糧食的軍伕,台灣人民苦不堪言,所以,已經平息很久的漢人反抗運動,又在1912年和1915年爆發,例如林杞埔事件、土庫事件、東勢角事件、台南六甲事件等等,就是和日本人鎮壓原住民而大量徵調軍伕有關。
1915年的大鎮壓之後,台灣的原住民已經無法大力地反抗,日本就採取懷柔和教化的方式,繼續設隘勇,派很多警察入山,開闢很多警備道路,在山上蓋很多駐在所,警察住在山上,維持治安之外,也教育原住民,並且嚴格管制槍彈。又山上設置山地學校,讓原住民接受教育。日本人注意到,原住民的衛生條件太差,有時會發生傳染病,這是他們出草的原因之一,所以,日本人就在山地設立許多醫療站以維護原住民的衛生。
另外,教原住民種稻、養蠶、養牛、養羊,減少打獵,改變他們的經濟型態,讓他們逐漸過定居的生活。為了改變原住民的經濟型態以及統治方便,就將原住民部落遷移到海拔較低的地方居住。
一般人都以為原住民是受到漢人的壓迫才遷到山去,事實上台灣這些南島民族要住在某種海拔的高度才適合生活,海拔太低的話,天氣熱又潮濕,很容易有傳染病,所以,他們多半住在海拔稍高的地區,例如布農族是住得最高的原住民,大約在海拔1500到2000公尺的地區,分佈在玉山國家公園一帶,也有的原住民是住在平地的,像阿美族就住在平地,所以稱他們為「山胞」是不對的。
這些原住民部落被遷村之後,有些人還一直想要回到舊部落,例如魯凱族的好茶部落被遷移下來之後,那些老人一直無法習慣而要回到舊部落,就是因為他們的文化是在某種海拔的高度,遷到較低海拔的地區是不適合的。所以,日本將原住民的部落遷移下來,是為了方便統治,並不是純為原住民的生活著想。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